本市首季度侨汇达逾 28 亿美元 本市2万多份卷宗延缓申签粉红簿手续原因 雄王庙会——充满越南民族文化特色节日 奠边府大捷乃不朽之英雄赞歌 投资20亿美元以确保水源安全 范明政总理接见苹果集团首席执行官 应用特殊机制发展社会住房 如何严惩入侵社交网账户骗钱骇客? 国会常委会对法律法令制定计划提意见 继续概括革新路线理论系统 2024年4月16日 08:13:18 在 Google News 上关注华文西贡解放日报 〔本报消息〕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央组织部长张氏梅昨(15)日上午在党中央办事处,主持了“总结我国过去40年按社会主义发展导向革新事业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指委会会议。 透过公共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越南电影在海外市场大跃进 助民拆危房建新房 本市工业区招商引资增两倍 慎防冒充 ACV 领导签字诈骗手段

百年吊秤  薪火相傳

經過一段長時間的跟進,本市華人老書法家陳先明先生終於於7月24日拿出了自己珍藏已久的百年吊秤捐獻給“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從外表來看,這只是一把普通的鐵秤,但深入瞭解,它卻是三代人的養家糊口工具,也是延續了五代人的一份紀念。
百年吊秤  薪火相傳 ảnh 1 陳先明(左)向陳列室代表麒麟捐贈百年吊秤。
祖籍廣東饒平的陳先明老先生是在固有“小潮州”之稱的蓄臻省珠洋市出生,是越南第三代華人。陳老今年已經83高齡,可想而知其家族早於一百多年前便已移居越南,而且早已跟當地的京族和柬族同胞水乳交融,與各族兄弟共同開拓了這片紅蔥之地。
陳老的祖父陳順利很早便從唐山到珠洋去謀生,並與當地明鄉女子結為夫妻,生下了5名子女。生活在珠洋的京、華、棉三族同胞很多人都精通三種語言,尤其是潮州話在這裏十分通用,所以陳老的祖母雖為明鄉人,但卻講得一口流利的潮州話和高棉話。他祖母是位能幹的農村婦女,也是家中的經濟支柱,早期以肩挑魚醬養活子女。由於珠洋靠海,所以她採用上乘的海魚來醃制魚醬,在當地頗有口碑,“Bà Bun bán mắm ”的名字在農村裏因而廣為人知。隨著生意越來越好,Bà Bun(暫譯“蓬婆”)對收購魚類的需求日益增加,這時候,她買下了一把重達10公斤的鐵制吊秤來秤魚,這吊秤最多能秤100公斤重的東西。

在魚醬業方面賺到錢後,靠著在農村與高棉族同胞的關係,蓬婆開始增加收購稻穀的業務,剛開始時她自己同時兼顧兩項業務,每天挑著吊秤到村裏去收購稻穀,然後挑回家裏斱米再挑到村裏轉賣,生意很好。直到她的兒子陳孝星(又名奇雲,陳老的父親)娶了媳婦後,這位兒媳婦便跟著婆婆一起到農村去收購稻穀,婆媳二人分工,婆婆挑魚醬,兒媳婦挑稻穀。這時候,吊秤已交由兒媳婦來挑了。吊秤的具體生產年份至今不詳,但陳老說他懂事後就見到那把吊秤了。
那時候祖母已經在家裏開了專營稻米的“炳益”號,吊秤已吊在固定的位置來秤米。陳家一家大少是靠著祖母經營的米舖過活,後來陳孝星接管米舖,繼續把家業發揚光大,他同樣使用這把吊秤作為謀生工具,而買賣稻米的數量比前大大提高。由於吊秤很重,所以每次秤米要不就掛在固定的木樑上秤,要不就用一根大木棍往秤子的鐵圈穿過,然後由兩個人把棍子兩頭架在脖子上秤。這把吊秤把陳先明兄弟姐妹7人養大成人和供書教學。

陳老小時候在珠洋的國華小學唸書,受父親的影響,他從小就愛上書法。他說那時候看見父親每當空閒時均在舖裏練寫書法,父親的賬簿全用毛筆記錄,耳濡目染,他也愛上了書法,並跟隨父親練字。陳老是一名優秀的學生,每學期的成績都得到學校表彰。在法屬時期,九龍江平原的很多華校老師都有著進步的思想,所以那裏的很多學生很早便對革命有了覺悟。陳先明就讀五年和六年級期間開始接觸到進步的思想教育,小學畢業後,得到組織的安排,他到薄寮新華學校去升學,然後參加學運,負責發傳單和參加反對法當局對農民壓迫的示威遊行。
百年吊秤  薪火相傳 ảnh 2 陳先明書贈陳列室的墨寶。
1958年父親去世後,陳先明離開了鄉下到堤岸升學和工作,他主要是在一些華文學校裏當老師。他的哥哥接管了家裏的米舖,後期轉向經營雜貨,吊秤也因而“退休”了。雖然不再被派上用場,但他們兄弟姐妹並沒有將之棄掉,一直懸掛在家中作為精神支柱,時刻提醒子孫要銘記祖恩,珍惜生活。1968年,陳老的哥哥結束了家中的生意,當時大家也對祖輩留下的物品進行瓜分。早已離開家鄉的陳老並沒要上半點財物,他唯一要拿的就是那把養活他們幾代人的吊秤。於是他把吊秤從珠洋帶到堤岸來,儘管更換了多次住所,而吊秤也早已生銹,但他還是把這份珍寶帶 在身上;多年前他重建房子後依然把 吊秤放到物品儲存間,如今他已經當 上祖父了,吊秤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家裏。

最近,陳老撥通了我們的電話,並表示經與子孫商討後,他決定把古秤捐獻給“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收藏。在日前到其府上接受捐贈時,陳老說,陳列室的意義很大,任務也很艱巨,作為華人一份子,他應該要為此獻出一份努力。他說量其物質,吊秤並非寶物,也不值錢,但它卻記錄了一個華人家庭的艱苦奮鬥過程,而這把秤子養活了三代人,培養了一個家庭的成才。最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我們歷代華人在這片滿載情義的土地上辛勤拼搏、勤儉致富的美德。因此,他決定把它送給陳列室,也衷心希望我們華人後代都能發揚先輩的美德,為這片美麗的國土而做出應有的貢獻,為家庭的幸福溫飽而努力奮鬥。

在捐出百年吊秤當日,陳先明老先生還特地給“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 書寫墨寶一幅,四個顯眼的“薪火相傳”大字讓我們由衷地感受到老人家對陳列室的寄望,也是希望我們能借助陳列室的平台,把華人先輩留下的瑰寶傳承下去◆
為豐富陳列室的內容,希望各界華人同胞積極捐贈物品支持“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成立計劃,讓更多的華人懷舊物品得以保留和  傳承。讀者如有相關物品饋贈,請撥電0938638043張先生代為接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