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越南工业区可持续发展 越日两国关係蒸蒸日上 越加两国在各领域已深化发展 外国投资资金达逾 61 亿美元 出口澳洲市场农产品激增 阮富仲总书记与俄总统普京电谈 第十一届市委第28次会议开幕 基于尊重国际法准则捍卫国家海洋海岛主权 降低短期美元汇率投机压力 国会主席接见芬兰议会议长 3个月出口果蔬创汇逾10亿美元 越南坚决驳回所有东海违法要求 陈留光副总理出席德农省规划投资会议 具体化越美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係 为越中两国日益紧密商贸往来贡献力量 无现金支付促进数字消费发展 本市与中国陕西省推动商贸等领域合作 向高新技术农业提供逾1万7000亿元优惠贷款 疏导国内外投资基金

颶風“哈威”拉響極端天氣警報

颶風“哈威”日前在侵襲美國得州,造成數百億美元經濟損失,對國際市場尤其是油市的影響也在顯現。這只是近年來全球遭遇極端氣候的縮影。7月份全球再度創下百年來月度高溫紀錄,印證了溫室效應惡化下極端天氣頻發,加劇對農業生產和貧困人口的威脅。
美國得克薩斯州休士頓的一些房屋被颶風“哈威”引發的洪水圍困。
美國得克薩斯州休士頓的一些房屋被颶風“哈威”引發的洪水圍困。
為減少極端氣候對經濟和社會造成的影響進一步加劇,即使在美國宣佈退出《巴黎協定》後,許多國家和地區仍採取措施抵禦氣候變化,探索減排和產業轉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極端天氣愈發頻繁
今年以來,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遭遇極端天氣,創紀錄的高溫和頻繁的颱風洪水,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不便的同時,還強烈地衝擊著全球經濟。

世界氣象組織、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資料顯示,2017年北半球的熱浪來得比往年早,歐洲部分地區、中東、美國及包括中國東部、日本和韓國在內的東北亞部分地區今年3月到5月間的氣溫偏高。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最新監測的資料顯示,今年7月份的全球平均溫度達到137年來同期最高,該機構專家同時預計,2017年有七成可能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全球各地頻繁的災情反映了氣候變化極端化的影響。南亞地區8月份也正在飽受洪災侵襲,據《金融時報》報導,已有逾1000人因洪災喪生。報導稱,由於季風帶來的暴雨影響了南亞大片地區,此次洪災是孟買自2005年以來遭遇的最為嚴重一次,它標誌著過去兩週日益嚴重的自然災害進入最新階段。

在地處印度東部的比較貧窮的比哈爾邦,當地政府本週表示,逾500人喪生。比哈爾邦的農業經濟因作物被水  淹而遭受重創,數千人被迫放棄他們的家園。

此次南亞洪災也衝擊了尼泊爾,媒體援引該國內政部一份聲明稱,逾150人喪生。在孟加拉,國際紅十字會估計逾140人喪生,近70萬間房屋被損壞或摧毀。

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因高溫乾旱導致山火頻發。當地交通部7月中旬資料顯示,該省仍有162處山火未被撲滅,約3000名消防員仍在救火,近3.7萬人因山火被迫撤離;而7月8日開始燃燒的一處大規模山火已經燒毀約2000 棟房屋,目前僅36%的火勢得到了控制。

在反常的高溫天氣下,歐洲農作物遭重創,7月份,意大利、西班牙等國氣溫動輒超過40度,高於往年同期。“今年的情況是災難性的,自1992年以來我已不記得哪年像這樣。”西班牙農場主皮諾談到可能面臨慘淡收成的小麥時說。他說,自己很多麥地都沒有收割,因為收入還不夠支付收麥工人的工資。

據有關部門預計,今年南歐持續乾旱,可能讓意大利和西班牙部分地區的小麥產量降到20年來的最低水平。西班牙最大小麥產區受影響最為嚴重,與去年相比可能減產60%到70%。除了小麥,橄欖、杏仁、開心果的產量也都急劇下降。
溫室效應難辭其咎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導致全球頻繁出現極端天氣的主要原因是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全球氣候變暖,隨之而來的農業生產、貧困人口問題將更加凸顯。

世界氣象組織對本世紀末地表氣溫變化的最新預測顯示,如果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繼續保持高位,未來熱浪只會越來越嚴重,極端高溫天數也會越來越多,到本世紀末地球表面平均氣溫將持續升高,世界主要城市氣溫或將達到“令人震驚的水準”。例如,法國巴黎夏日平均氣溫可能將從現在的22攝氏度上升至29攝氏度,中東地區的多哈和巴格達等城市高溫可能“超乎想像”。

亞洲開發銀行與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IK)聯合編制的一份報告也表明,持續的氣候變化將給亞太地區國家帶來毀滅性的後果,如果不採取積極措施,到本世紀末,亞洲大陸的氣溫預計將大幅升高。

據這份題為《處於危險中的地區:亞太地區氣候變化的人文因素》的報告稱,亞太地區部分國家可能會面臨更加炎熱的氣候。氣溫上升將導致該地區天氣系統、農漁部門、陸地和海洋生物多樣性、國內和區域安全、貿易、城市發展、移民和衛生方面發生劇烈變化。這種情況甚至可能對該地區的部分國家構成威脅,並使實現可持續和包容性發展的希望消失殆盡。

報告還指出,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還將推高亞太地區的糧食生產難度和生產成本。在東南亞的部分國家,如果不採取適應性措施,到2100年,水稻減產的幅度可能將高達50%。到2050年,即使溫升控制在2攝氏度,烏茲別克斯坦 幾乎所有的農作物預計都將減產20%至50%。
此外,到2050年,由於南亞的糧食進口成本可能會由每年20億美元增長到150億美元,糧食短缺可能會使該次區域營養不良的兒童人數增加700萬。

亞行主管知識管理和可持續發展的副行長班龐‧蘇山多諾表示,“全球氣候危機可以說是人類文明在21世紀面臨的最大挑戰,亞太地區正處在危機的核心。亞太地區擁有全世界三分之二的貧困人口,是最易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地區之一,如果不迅速、堅決地採取氣候變化減緩及適應措施,亞太地區將極有可能陷入更嚴重的貧困和災難之中”。

高氣溫下的旱災引起了國際組織關注。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期在羅馬主辦的“乾旱問題國際研討會”上呼籲,各國要高度關注日益加重的旱災影響,迫切需要重新啟動全球乾旱應對行動,並重點通過改進災害防範來預防毀滅性的乾旱影響。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達席爾瓦指出,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遭受旱災影響的土地面積已經翻番;乾旱隨著氣候變化影響而持續,甚至進一步加重,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打擊:2011年索馬里因嚴重旱災引發的饑荒導致了超過25萬人喪生。

據統計,乾旱不僅導致饑餓和社會不穩定,每年還會造成高達8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農業國家遭受乾旱影響的負擔尤為沉重。糧農組織的研究顯示,乾旱造成損失的80%以上發生在發展中國家農業領域,其中非洲國家首當其衝。2005年至2016年,34個非洲國家受到84次乾旱問題的影響。

面對溫室效應帶來的極端天氣頻發威脅,全球主流力量正致力於遵循《巴黎協定》框架,通過政策指引和技術創新實現減排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6月份特朗普宣佈退出《巴黎協定》,引發世界譁然。

澳大利亞氣候變化委員會成員斯特芬建議澳大利亞政府採取更多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比如減少燃煤發電廠等。“政府應該完成高於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如到2030年,澳大利亞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比2005年水平降低40%到60%。此前承諾的減排26%到28%的目標遠遠不夠。”為了遏制溫室效應,歐洲多國宣佈禁售柴油汽車的時間表。
英國7月份宣佈將於2040年起停止銷售汽油和柴油汽車來減輕空氣污染,到2050年,行駛在英國道路上的汽車將全部實現零排放。法國也宣佈從2040年開始,將全面禁止採用內燃機動力的汽車上路。自2015年12月起,包括荷蘭在內的一些歐洲國家就加入了“國際零排放車輛聯盟”,承諾將在2050年以前讓所售新車全部為新能源車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