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加两国在各领域已深化发展 外国投资资金达逾 61 亿美元 出口澳洲市场农产品激增 阮富仲总书记与俄总统普京电谈 第十一届市委第28次会议开幕 基于尊重国际法准则捍卫国家海洋海岛主权 降低短期美元汇率投机压力 国会主席接见芬兰议会议长 3个月出口果蔬创汇逾10亿美元 越南坚决驳回所有东海违法要求 陈留光副总理出席德农省规划投资会议 具体化越美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係 为越中两国日益紧密商贸往来贡献力量 无现金支付促进数字消费发展 本市与中国陕西省推动商贸等领域合作 向高新技术农业提供逾1万7000亿元优惠贷款 疏导国内外投资基金

左閭華人情繫桑梓

在西貢-胡志明市形成與發展的300多年來,許多地方因當地的某些特徵而被命名。一棵樹、一座菜市場、一個農場、一個炮台、一種行業等都可以被人們用來指附近的整個區域。有的地域名稱形成了上百年,直到現在儘管那些特徵已經不在,但人們還是習慣了那個“百年老字號”的名稱,因為它們已深入人心,成為難以替代的一種情懷。“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計劃近日十分高興能夠得到寓居西貢左閭區的華人街坊--陳玉燕女士捐出許多懷舊物品,同時讓我們有機會聽她講述“左閭”的華人故事。
陳玉燕(右)向“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計劃捐贈陶盅。
陳玉燕(右)向“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計劃捐贈陶盅。
生於1947年的陳玉燕是胡志明市的第三代華人,他祖父很早以前便從廣東寶安(今為深圳)飄洋過海來到西貢,登岸後就在左閭區安居下來,一住便是五代人,與這個地方水乳交融,如漆似膠。

“左閭”是指位於第三郡第五坊阮氏明開街184號的天后聖母廟和第三郡第五坊武文秦街273號的關帝廟附近一帶的區域。這裏昔日住著許多華人,在地域來說屬西貢區。首先我們來探討為何會有“左閭”這個名稱呢?左閭是越文 Chợ Đũi 的音譯,翻譯成華文是麻紗街市,這座街市所在位置是今日的八月革命街與武文秦街路口(南光歌劇院一帶)。顧名思義,這是一個專營麻紗的市場。麻紗也是綢布的一類,其材質有點像粗布、麻布,但質地顯得更柔軟光滑。該街市的布料通常是售給教區居民,特別是南圻六省的修道士。然而,這座市場已經在百年前消失了,歷史文獻對它的記錄也不多,所以如今留下的也就只有Chợ Đũi 二字。

陳玉燕自出生以來一直在左閭區生活,75年來見證了這一帶的風雲變幻。逾百年來,左閭是第三郡華人居住稠密的地區,因為地處西貢與堤岸之間,所以這裏的華人文化活動並沒有前兩者活躍(左閭華人社團組織昔日是歸納到西貢區),但為當地華人服務的基本組織也是具備的。陳玉燕的小學是在附近的平安學校(現為第三郡第五坊阮氏明開街382之26號的潘文欣學校)就讀。那時候校舍以簡單的建材搭建,十分簡陋,而且被視為西貢逸仙學校的分校。雖然已經過了60多年,但陳玉燕每當回憶起當年的校園生活時依然記憶猶新。她說,當年左閭區並沒有像今天那樣繁華,華人多為勞動階層,就讀平安小學的學生都是當地子弟,她的班主任是潘康民老師。學校的經費主要靠左閭天后聖母廟理事會支持。天后聖母廟是當地華人的民間信仰與團結中心,香火鼎盛,尤其是農曆除夕夜,附近居民必定到廟裏上香祈福。左閭天后聖母廟也曾經設立幾個教室以供在平安小學畢業後的學生繼續在這裏升學,但後期結束在廟內辦學。
左閭華人情繫桑梓 ảnh 1 左閭平安小學1960年第四屆畢業生與師長合影。
陳玉燕的父親陳鏗民也是當地熱心公益人士之一,除了參加左閭的華人社團組織外,老人家還參加西貢廣肇會館理事會、西貢廣肇學校董事會、寶安同鄉會等。在陳玉燕保存的老照片中,有一張是1957年7月27日寶安同鄉會理事會歡迎香港電影演員石燕子(1920-1986年)蒞越登台並到訪同鄉會的合影。

陳玉燕說,其父親是一位非常嚴肅和傳統的男人,對子女的管教也十分嚴格,尤其是女兒不讓隨便出外。她說,他們家附近有一家由姓何的華人開的新生活茶室,茶室老闆的女兒何慕心是她同學。以前不是誰都有條件天天“歎早茶”的,她每年生日才有機會吃到新生活茶室的早點,但卻不能直接到茶室去品嚐,只是父親買回家給她吃,老人家的觀念是女孩子不能“拋頭露面”。對於父親當年的嚴加管教,她認為有的是值得後人學習,尤其是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他們兄弟姐妹在華人人口並沒有像西貢和堤岸那麼多的環境下依然能保存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家庭傳統,這是非常難得的。

在左閭區生活了上百年的陳氏家族,原來家裏還保存很多華人老物品,但由於後期重建房子,一些被認為過時的東西都當垃圾扔掉了,只有部分富有紀念價值的物品被她存起來,其中包括其表姑婆送給他們家的陶瓷燉盅。這位表姑婆是後輩們慣稱的麗婆,她是一位來自唐山的自梳女,在西貢菠蘿巷內的一家姑婆屋裏買了個床位。老人家是在黃榮遠大樓(即今日的胡志明市美術博物館)裏當傭人。陳玉燕依稀還記得,10多歲的時候曾跟過麗婆到大樓去玩,當然她只能在傭人的宿舍內待著,當時聽麗婆介紹某某姑姑是服務哪位小姐,某某婆婆是服務哪位太太。有一次,麗婆給他們家送了一個陶盅,說是大樓的一位太太不用了所以送給她。這是一個十分特別的陶盅,形狀像葫蘆,蓋子是不鏽鋼製,很明顯是中西合璧的皿器。這個陶盅的實際價值暫且不談,但其與西堤首屈一指的華人房地產開發商--黃文華家族有關的背景確實是意義非凡。

最近陳玉燕從朋友那裏借來了《西堤的見證》一書回家閱讀,並從中得悉一群華人小夥子正努力收集西堤華人懷舊物品的善舉,向來重視民族文化傳承工作的她,毫不猶疑地捐出家裏保管了超過半個世紀的許多老物品,除了上面提及的她在平安小學的畢業合影和麗婆送的陶盅外,她還捐出一個廣東人婚禮中使用的全盒以及她以前在越美紗廠工作的照片,還有她父母的一些舊證件……這些老物品很能體現西貢華人的經歷,而且也給“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計劃補充了為數不多的西貢華人文物之不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