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省工时最长 人均收入却处于偏高 数字化转型有助减少烦扰民众及企业 大力推进肃贪反腐与自我检讨工作 零售业频推促销活动 “绿色”物流行程:任重而道远 释放私人投资资源 实施核心任务以促进社经发展 数字化转型市场尚可强劲发展 2024 年东盟未来论坛分享有关东盟未来愿景的新创意 Horasis中国论坛:促进贸易和吸引投资的商机 资金开始流入经济体 越南国家品牌5年内增长102% 加强河南省与中国南宁市合作关係 越南成为新加坡最大大米供应国 央行定于22日举行黄金拍卖 本市首季度侨汇达逾 28 亿美元 本市2万多份卷宗延缓申签粉红簿手续原因

守業者

——訪堤岸百年糕點老店本立齋

本立齋,一個傳承了158年的品牌並不容易,現在已經是第四代在接管。雖然規模不比當年,但他們不忘初心,堅守家業的艱苦奮鬥事蹟確實在堤岸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十分罕見。
法屬時期的堤岸美萩街,左邊是本立齋餅家。
法屬時期的堤岸美萩街,左邊是本立齋餅家。
路過第五郡武文傑街1302號,如果不是常客,人們跟本不知道這是一間老餅家——本立齋。因為這餅家並沒有掛上顯眼的招牌,也沒有陳列出各類糕點以吸引路人眼球,他們是憑著百年信譽與質量上乘招攬一代又一代的老顧客前來光顧。

還有幾天便是新年了,近日趁著有點兒時間,我跑到本立齋去辦點年貨。甫踏入店裡,見到朱楚笙女士正忙著給客人賣年貨。除了日常生產的雲片糕外,迎春產品還增加了多種糖果,其中以花生糖,黑、白芝麻糖和甜料為代表。主人告訴我,隨著店裡的多位負責人的年紀逐漸老去,而年青一代對純手工製作的家業不感興趣,本立齋的規模也在不斷地縮小。但無論怎麼樣,他們也會堅持到底以保存祖宗留下來的百年家業。

西貢-胡志明市建市320多年,本立齋的存在已經將近160年,這也是堤岸乃至全國少見的一個歷史悠久的本土品牌,而百年來仍然保持著那樣的傳統作坊,那樣的質量,確實難能可貴。一直以來,本立齋以生產潮州雲片糕、糖果、朥餅享譽西堤,遠銷下六省。朱氏家族很早就到越南來創業,朱星槎於1864年創辦本立齋,首推烏芝陳皮雲片糕,也是老西堤最為熟悉的傳統糕點之一。雲片糕又名雪片糕,是中國江蘇地區傳統糕類美食。其名稱是由片薄、色白的特點而來的,但亦相傳當年乾隆下江南,在一位鹽商家裏小憩。鹽商在乾隆吟詩的時候獻上了茶點。乾隆一邊吟詩一邊食用,發現茶點裏有種糕點嘗起來香甜鬆軟,清新可口,便詢問鹽商這是什麼糕點。沒想到鹽商回答說這是家中祖傳的小食,沒有名字,外面也沒有售賣。鹽商順勢請皇上給糕點賜名,乾隆覺得這個糕點極像窗外一片片飛舞的雪花,便取了個“雪片糕”的名字。然而,有趣的是,當鹽商取來筆墨紙硯請皇上題名的時候,乾隆竟然大意地將“雪片糕”寫成了“雲片糕”,雲片糕因此而得名。雲片糕後來傳到華南地區時逐漸成了潮州人中秋拜月視為潔淨上乘的供品之一。
守業者 ảnh 1 守護百年家業的朱楚笙(右)。
朱星槎帶著思鄉之情在越南繁榮的商埠——堤岸美萩街(後來改黎光廉街和咸子街,現在是武文傑街)創立本立齋,可口的雲片糕對選材和製作方式有一定的講究,而傳統的雲片糕看上去雪白、拿在手裏柔軟但有黏性可以一片片撕開不斷、聞著有桂花的清香、吃到嘴裏細膩香甜。本立齋在傳統的雲片糕裏以黑芝麻和陳皮為餡料,入口更香甜。儘管已經步入工業化時代,但本立齋還是沿用百年手作和秘方,因為只有手工才能保持古早風味,才能讓食客找到童年的回憶。對於西堤老一輩的華人來說,雲片糕是很多人的童年零食記憶,尤其是牙牙學語的孩子,父母必定買給他們吃。筆者小時候每當身體不適發燒時,祖父都會買雲片糕給我吃;那時候糕點種類也不多,雲片糕也成為我們孩童的零食。

本立齋在老堤岸時期可謂家傳戶曉的餅家,所生產的糕點種類繁多,而他們對產品質量的要求也非常高,整個製作過程從不含糊。秉承這一宗旨,從第二代接班人朱子明(人們常稱的朱若)、第三代朱添俊到現在的第四代朱添偉和朱楚笙均銘記祖訓,講究質量,注重信譽,哪怕是現在的生產規模已大不如前,但他們並沒有鬆懈。面對時代的進步,尤其是子孫對傳統行業漠不關心,現年70歲的朱楚笙對於守護了將近160年的家業今後何去何從也有所憂慮。她說:“我們現在主要生產烏芝陳皮雲片糕,到了中秋節才做朥餅,新年就做花生和芝麻糖果、甜料。說到甜料,必須提到其潮州話發音的越文音譯Thèo lèo,時至今日,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原來的名稱叫“甜料”。這些節日糕點如果平時客人提前預定他們也會生產。如今每天都是幾個老人在幹活,孩子們大學畢業後朝著自己的理想奔去,對於功夫多、利潤薄的家業索然無味。我和弟弟也只能看一步走一步,希望用堅守家業的意志與毅力感動後輩,引起他們對百年家業的重視,否則十分遺憾,也辜負了祖宗的一番心血。”說罷,她臉上浮現出惘然若失的表情。朱楚笙也說,本立齋最原始的一塊木雕招牌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抗戰時期被誤炸燒了一角,後來他們家族重新雕了一塊。在2005年拓展東西大道工程時,他們家要拆去前面近20 米的舖面,房子改建後該塊招牌沒有合適的面街位置掛上,所以暫時把它收起來,但願有朝一日可以重振旗鼓。        

拿著三包傳統的糕點從本立齋走出來,我內心悲喜交加,高興的是在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的年代裏還能吃到158年前的手工糕點古早味,而憂愁的是這股味道到底還能維持多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