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越南工业区可持续发展 越日两国关係蒸蒸日上 越加两国在各领域已深化发展 外国投资资金达逾 61 亿美元 出口澳洲市场农产品激增 阮富仲总书记与俄总统普京电谈 第十一届市委第28次会议开幕 基于尊重国际法准则捍卫国家海洋海岛主权 降低短期美元汇率投机压力 国会主席接见芬兰议会议长 3个月出口果蔬创汇逾10亿美元 越南坚决驳回所有东海违法要求 陈留光副总理出席德农省规划投资会议 具体化越美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係 为越中两国日益紧密商贸往来贡献力量 无现金支付促进数字消费发展 本市与中国陕西省推动商贸等领域合作 向高新技术农业提供逾1万7000亿元优惠贷款 疏导国内外投资基金

從物理按鍵到車載屏幕人車互動的未來還有哪種可能?

2012 年,特斯拉 Model S 首次使用大熒幕取代傳統儀錶板時就放出訊號:車載顯示屏幕越長越大,是不可擋的趨勢。
從物理按鍵到車載屏幕人車互動的未來還有哪種可能?
如今,大屏幕、雙屏幕、拼接屏幕、置頂屏幕百花齊放,新穎且智能的車載顯示屏幕確實成了智能汽車的大賣點。畢竟,無論是車機系統自帶的地圖導航、娛樂資訊等服務,還是基於手機方案的各種車聯網核心功能,都要靠中控屏幕控制。

一定程度來說,車載顯示器不斷發展重新定義了人車互動,並顛覆我們對傳統駕駛體驗的認知。
從物理按鍵到觸控屏幕的進化
儘管車載中控大屏幕近年來得到頗多關注,但早在 1970 年代後期,隨著人類不斷探索技術,CRT 及數字化 LED 技術開始上車,汽車開始有了顯示屏幕的天地。

1979 年,Aston Martin Lagonda 配備 LED 屏幕顯示儀錶板資訊,採用三屏幕顯示所有資訊,包括車速和 ODD、油量、溫度、幾檔和轉速,而非採用傳統指標式儀錶。這是世界第一台使用數字儀錶的車型。

不過,當時這些屏幕功能基本停留在顯示層面,汽車操控還是要靠各種物理按鍵和旋鈕。

隨著顯示技術和硬體技術不斷發展,包括豐田、別克、馬自達等越來越多車廠開始擁抱變化,車載屏幕不斷進化,彩色屏幕(馬自達 Eunos Cosmo)和觸控屏幕(別克 Riviera)也達成上車“初體驗”。賓士 W220 時更大的彩色屏幕登上原本中控台聲音系統位置,車載導航也隨之誕生,具體操作仍依賴物理按鍵和旋鈕。

從 2007 年開始,車載顯示器的呈現方式更豐富,中控屏幕逐漸由更多汽車採用。更為重要的是,儘管互動體驗有待提升,但人車互動已從傳統按鍵式轉向觸控式。一輪關於車載屏幕的革命正在醞釀。

2012 年,特斯拉推出 Model S,並將一塊 17 吋中控直向屏幕“搬”上車,旨在代替物理按鍵解決駕駛時的基本需求,並掀起一陣中控屏幕的風潮。

車載屏幕的“成”與“敗”
比起物理按鍵機械性死板操作,觸控屏幕展現了巨大的優勢,在功能豐富性、拓展性,操作彈性均佔了上風。

如今,由於智能駕駛涉及人機共駕,智能汽車承載的駕駛資訊、車外環境資訊、車輛資訊等越來越多,需有更多空間、分區呈現給用戶,並確保和駕駛有良好互動。車載娛樂系統的功能也可在中控屏幕完成。

此外,不少車型已可透過中控屏幕控制車內其他裝置,甚至控制車外場景。如以手機和車機聯動,目前人─車─家互聯已不再是難題。

不誇張地說,這些新變化給予消費者全新人車互動視角,顛覆了人們對傳統駕駛場景的認知,一定程度成為現在汽車的“大賣點”。不僅如此,基於大屏幕能容納更多資訊的特徵,汽車廠商可高度自訂系統和介面,整合更多增值服務,帶來未來新業務增長點。

然而,車載大屏幕也有可詬病的“硬傷”。

儘管特斯拉將 17 吋超大屏幕搬上 Model S 的理念大膽超前,但這項設計也引起爭議,外界有不少聲音質疑安全性,擔心屏幕越大越容易吸引駕駛注意力,導致無法關注路況。

諸如此類的擔心其實不無道理。近年來,延伸偏離路線釀成的道路事故屢見不鮮。

另外,車載大屏幕在一些場景不僅無法帶來智能體驗,反而造成困擾。如車載屏幕經過長時間暴曬、寒冷、顛簸後故障;設計不合理導致操作不便,甚至由於指紋沾染或光線折射,嚴重影響視線。

近日,美國安全監管機構開始關注特斯拉部分車型的中控觸摸屏幕可能故障的投訴。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檔案表示,正在調查 A 共收2012至2015 年生產的特斯拉 Model S 故障問題。過去 13 個月,NHTSA 共收到 11 起針對使用時間在 3.9至6.3 年的中控屏幕投訴。

與特斯拉激進思路相反,出於安全考量及理性思考,已有不少車型“回歸”物理按鍵。馬自達去年表示,將在未來所有新車型取消大型觸控屏幕。
多模態互動的未來
除了觸控互動,車內語音互動經過多年漸進式發展,也從單純“控制方式”進化至“智能連線”,並成為現階段人機互動主要方式之一。

比起現階段車載屏幕,智能語音技術更解放人們的雙眼和雙手,也提供更高安全保障。
不僅如此,汽車語音技術也開始向資訊娛樂和其他功能及場景蔓延,包括一些整車控制功能,如調整車窗和座椅等;或透過語音技術達成車機與智能家居裝置相連。

車載語音的前景光明可見一斑。除了傳統語音科技公司,不少網路巨頭都在這領域佈局,並憑著資金實力和大數據優勢迅速搶佔市場。

車內基於視覺和手勢的互動方式也開始生根發芽,比如基於視覺互動的駕駛監控系統 DMS,可以感知駕駛座人員的狀態,如疲勞駕駛、注意力不集中、駕駛行為異常(抽煙、打電話等)。

無論哪種互動方式都不難看出,車人互動已從單調的觸控模式開始向語音、視覺、手勢等多模態互動散發。且多模態互動初具量產條件,也有幾款量產搭載 DMS 的車型。

客觀說,車控大屏幕固然有不足之處,但確實多方面都領先傳統中控系統,無法完全否認它的意義。

只不過,大屏幕上車的初心本是給駕駛方便,而不是拚湊功能滿足行駛過程根本用不到的需求,更不該成為某天造成困擾的“定時炸彈”。

如今,人機互動的形式愈發多元化,無論用傳統物理按鍵、主流觸控屏幕,還是充滿想像空間的語音互動方式,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多種互動方式間截長補短,找到最佳解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