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严惩入侵社交网账户骗钱骇客? 国会常委会对法律法令制定计划提意见 继续概括革新路线理论系统 2024年4月16日 08:13:18 在 Google News 上关注华文西贡解放日报 〔本报消息〕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央组织部长张氏梅昨(15)日上午在党中央办事处,主持了“总结我国过去40年按社会主义发展导向革新事业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指委会会议。 透过公共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越南电影在海外市场大跃进 助民拆危房建新房 本市工业区招商引资增两倍 慎防冒充 ACV 领导签字诈骗手段 越南国会主席王廷惠圆满结束对中国正式访问 越南经济今明年预报增长6%-6.2% 越南国会主席王廷惠参观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提高企业应对贸易防卫能力 越航与中国伙伴签署总额近 4.5 亿美元合作协议 促进与德企在绿色及数字领域合作 第八届越中边境国防友好交流活动 本市房地产市场呈现良好信号 越中将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合作 欧企商业信心指数为2022年以来最高

在文物保護工作上並不孤獨(上)

在文化領域活動了20多年,尤其是與經歷了多個制度的老西堤的長時間接觸,我深深地感受到前人所用過的每一件東西都是歷史的一部分。其實,歷史離我們每個人都很近,我們終究也會成為歷史的元素。所有過去的事情,都可以稱之為歷史,我們每個人都是歷史的閱讀者、見證者和創造者。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珍惜歷史、保護文物,讓它們在歷史的長河中世代相傳。
在文物保護工作上並不孤獨(上) ảnh 1 上世紀60年代富壽巷內的華人小朋友。
近年來,我喜歡到堤岸的華人古巷或社區去尋找華人的故事,在每一次的探訪中,我從街坊們的言談中抑或他們家還保留的實物中萌生許多寫作題材,這些題材一旦深入研究,就會發現許許多多動人和不為人知的故事。我們今天把這些故事記錄下來,除了要為每一件值得懷念的舊物品繼續賦予生命力以外,還讓它可以在歷史的歲月中延續生命,繼續陪伴後人邁向輝煌燦爛的明天。
重訪富壽巷 尋找老故事
今年10月12日,筆者與三五知己再次來到第十一郡第十四坊歐姬街25號的富壽巷去探訪18號門牌的老街坊劉二女老大娘。這天也是劉大娘的87歲大壽之日,我們除了向她老人家祝壽以外,也對老人家及其女兒葉雪梅此前捐出的實物以支持“華人文化陳列室”成立計劃表示感謝。富壽巷在第十一郡裏算是歷史悠久的一個華人社區,近20年前巷前還留有牌坊的,只是後來為了配合拓展交通計劃和修建歐姬-平泰-黎大行-阮氏細轉盤而遭拆掉。在堤岸開埠的300多年歷史中,第十一郡屬後期形成的勞動新區,而擁有牌坊的古巷為數不多,所以富壽巷在該郡的華人老社區中十分罕見。可惜,那個牌坊成了都市化進程的犧牲品!
在文物保護工作上並不孤獨(上) ảnh 2 劉二女老大娘是富壽巷內三位年紀最大的長者之一。
富壽巷內共有28間房子,如今還有多間尚保留原來的老建築風格,以前屬於華人房地產開發商林方的物業,巷內住戶都是他的租客,而且是清一色華人,其中以祖籍廣東南海為主。按照巷內尚保留的幾間老房子結構來看,這些房子無論是款式與質量確實比不上第五、六、八郡的華人老房子那麼講究,但它卻體現出當年的華人勞動社區的寫照。如今,巷中大部分房子都建了高樓大廈,餘下的三兩間原始老房子堪稱破爛不堪。
巷中現在年紀最大的是住13號房子的梁秀英老大娘(街坊們慣稱她為“奀姐”),今年89歲,而劉二女老大娘和住11號房子的徐女老大娘的年紀同是排第二的長者。劉大娘祖籍廣東花縣(今為廣州花都),是來自中國的“唐山骨”(形容第一代華人)。1937年,劉大娘五歲時便與姐姐、弟弟跟隨父親劉麗開、母親黃就(南海人士)逃離家鄉的戰火飄洋過海到堤岸來生活,後來便投身到玻璃業,他們的家族為富壽區玻璃業的興盛付出了一份貢獻。

巷中的華人家庭還是保存著傳統的擺設,其中少不了神台上供奉的觀音菩薩、關聖帝君、齊天大聖、天后聖母等神像和祖先神位。許多華人風俗習慣和過節傳統均得到良好的傳承,正如我們到訪的當天,劉二女老大娘的子孫正為她慶生,在拜神的供品中有“麻姑獻壽”蛋糕、有壽包、有長壽麵等。劉大娘穿著一套傳統的華人服飾同兒孫一起圍著生日蛋糕唱生日歌,好溫馨、好深情的一幕啊!葉雪梅女士說,富壽巷與後面的牛皮公會巷子、玻璃公會附近一帶的華人很多的祖籍都是廣東南海的,所以彼此的感情很好;小孩子天天串門玩耍,大家守望相助,逢年過節整條巷子熱鬧非凡。因為後面的牛皮公會巷子是聯義堂醒獅團的駐地,所以春節這裏天天舞龍舞獅,傳統的節日氣氛非常濃厚。

在當年的華人社會裏,有“同鄉三分鄰,同姓三分親”的說法,富壽巷內因為絕大多數居民祖籍是廣東南海,儘管大家沒有血緣關係,但孩子們對大人的稱呼都得特別親切,如:志明舅父、彩雲姨姨、福財伯伯等。葉雪梅女士說,當年附近一帶的小朋友都是到南海樂善學校(今為第五郡李景漢小學)上學。由於路途遙遠,所以他們很多人都是乘校車上學的。1972年南海樂善學校在時任董事長、鷹嘜電芯廠老闆郭顏生的積極推動下,董事會在富壽巷附近(如今是新平郡歐姬街17-19號的范玉石中學,解放後曾更名為友誼學校)興建了分校--富壽樂善學校;1973年竣工後,附近的學子轉到分校去上學。
談及自己在母校度過的求學歲月,葉雪梅女士從抽屜裏取出了她的三份成績表、一張高級小學畢業證書和一張畢業大合照給筆者看。這些學歷證明可以說是她人生中的光輝印記,所以才完整無缺地保存到今天。筆者翻看了成績表,葉女士不愧是一位優秀生,成績表上顯示的名次都是班裏的第二和第三名了。也因為對這些榮耀的珍惜,她當年沒有把它們毀掉,如今成為西堤華文教育形成與發展的文物之一。生於1960年的葉女士因為在南方解放前受過良好的教育,深知學識對一個人在社會上創業的重要性,所以她後來結婚生了小孩都要堅持讓孩子接受多種語言教育,如今4個子女都大學畢業,而且個個都精通越、華、英語。

值得一提的是,巷中的部分街坊還喜歡聽粵曲、看粵劇,像劉二女老大娘每天都習慣看國外某網路電視的粵曲粵劇節目。在離開富壽巷的路上,筆者從一戶人家裏聽到了香港已故粵劇名伶新馬師曾熟悉的《臥薪嚐膽》歌聲。對了,這就是華人社區的特色,好傳統、好祥和!◆
(明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