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加两国在各领域已深化发展 外国投资资金达逾 61 亿美元 出口澳洲市场农产品激增 阮富仲总书记与俄总统普京电谈 第十一届市委第28次会议开幕 基于尊重国际法准则捍卫国家海洋海岛主权 降低短期美元汇率投机压力 国会主席接见芬兰议会议长 3个月出口果蔬创汇逾10亿美元 越南坚决驳回所有东海违法要求 陈留光副总理出席德农省规划投资会议 具体化越美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係 为越中两国日益紧密商贸往来贡献力量 无现金支付促进数字消费发展 本市与中国陕西省推动商贸等领域合作 向高新技术农业提供逾1万7000亿元优惠贷款 疏导国内外投资基金

紀念冊,情誼匣

人生最為純真、最為歡樂的時光莫過於求學時代。在昔日科技還沒有像現在那樣發達的年代裏,校園裏處處洋溢著“紀念冊留言”的風氣,尤其是面對即將畢業離校的時刻,同學們之間都相互在對方的紀念冊留下金石良言。這些留言不光是對同學的一種勉勵,而且還是記錄了同窗相知相遇的美好情誼……
黎君然(右)向陳列室捐贈求學時期的紀念冊。
黎君然(右)向陳列室捐贈求學時期的紀念冊。
“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計劃啟動以來所得到街坊們捐贈於1975年前的華文教育資料、實物非常豐富,尤以各校的畢業證書、畢業合影、獎狀、成績表等居多。在華教資料中,至目前為止我們得到3位老街坊捐贈了4本他們求學時期所留下的紀念冊,內裏蘊藏著華人學生天真爛漫、純潔無暇的校園生活,是堤岸華文教育歷史中的一部分。

家住第五郡安陽王街一條小巷子裏的黎君然先生今年71歲(生於1949年),他小學時期在位於雄王街與趙光復街角的華英學校就讀。這是一所民辦學校,當時的校長是李伯持。為了留下難忘的小學生活印記,他於1961年3月24日開始請師長與同學們在紀念冊上留言。這是一本手掌般大小的小冊子,封面印有一艘正在駛向前的大輪船和“前程萬里”的四個字。黎君然祖籍廣東順德,是堤岸第二代華人。他說,受父親影響,他從小就喜歡讀華文,而他也比其他兄弟姐妹幸運得到父母供給讀完初中課程。直到現在,他還把父親在他小時候教他唸的《弟子規》、《三字經》、《朱子治家格言》等倒背如流。童年時黎父在總督芳街(今為第五郡周文廉街)的“穗源”寶號(專代理澳洲麵粉)當頭櫃(相當於現在的經理)。
因為父親安排他中午在穗源“搭食”,所以放學後便到父親上班的地方去吃午飯,之後便留下來午休和等父親下班後一起回家。利用午休時間,父親教他中國古代著名的家訓和待人處世經典,全靠這樣,他的華文水平才竿頭日上,尤其是培養了他對古典文學的興趣。那時候,每當有錢他就跑到傘陀書局去買書看。四大名著、傳統教育、讀者文摘等是他最為喜歡的書籍。這些書看多了對個人的道德觀念有很大的幫助,“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些格言到現在還深深地印在他腦海裏。

翻開黎君然的小學紀念冊,老師和同學們給他題了一些人生格言,例如洪和用老師寫道:“好鳥枝頭唱,好花不常開,白日莫閒過,青春不再來。”;又或者是趙瑞基老師所寫:“能克服困難則困難化而為良機。”;還有他最為喜歡達秋老師所題的:“燃燒自己,照耀他人,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可能因為是小學生的思想還不十分成熟,所以同學們的題詞不多,不過從一頁頁紀念冊的留言和貼上的照片來看,同窗情誼十分溫馨。如果說黎君然的小學紀念冊是學習的第一步成果,那麼1964年在越秀中學(前為穗城中學,今為麥劍雄中學)讀書時的紀念冊則更上一層樓了。
初中的紀念冊規格比小學的翻了一倍,老師與同學的題詞更豐富,其中有任奇達校長以工整的書法題詞:“世上謀生須合意,眼前說話要同情”,周伯壽老師寫道:“蛾術功深”,王達人老師題:“及時努力,發奮前程”,勞乃勳老師則以他的名字題聯:“君名自愛,然諾必行”。他的初中紀念冊更多的是師長對他的勉勵,而且多以毛筆書寫,字體蒼勁有力,是一本傳統的華校紀念冊。黎君然還在紀念冊內寫上全班同學的名單。
紀念冊,情誼匣 ảnh 1 街坊們捐贈的紀念冊部分內容。
初中畢業後,由於家庭環境發生了變化,黎君然要停學去工作以幫補家計,他在一家雜貨舖裡當小工司;而其父親之前所在的“穗源”由於老闆嗜賭失敗,最後淪落破產,老人家得轉到廣福興-廣合棧的雜貨舖去打工。南方解放後,黎君然參加青年突擊隊,到各地去開墾。然而,無論生活與環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他對自己學生時代所留下的兩本紀念冊和書籍一直視如珍寶。他說,那是超過半個世紀的同學紀念冊,記錄著那些難忘的同窗歲月的記憶碎片,記錄著學生時代青春年少的生活,每每翻看來看,讓他懷念同窗時光,感謝師長的教育之恩。
如今已邁入古稀之年的他,師長們許多也化作古人,同學們因時代變遷而各分東西,留下的僅僅是紀念冊上的金石良言和永不變樣的學生照片,當年的校園生活和歡喜時光就濃縮在兩本同學紀念冊上,讓它將瞬間化作永恆的回想。對黎君然來說,這是兩本打開來就合不上的小冊子,這是沉甸甸的情誼匣。

儘管對紀念冊有多麼的珍惜,但晚年的孤獨令黎君然十分惆悵,近日從姐姐口中獲悉“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計劃正在向華人同胞徵集一些物品,於是他撥通了我們的電話,並表示把他珍藏了大半個世紀的兩本紀念冊和若干舊書籍捐贈出來,希望借助陳列室的空間,把他與老師、同學那份真摯的紀念永留人間。

還有最近向“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計劃捐贈大量珍貴證件、物品的潮裔華人陳寶瑩阿姨也把她於1967年開始請老師與同學留言的紀念冊一起捐獻出來。她的紀念冊開頭也是先由師長題詞,許多老師以毛筆書法給他留下了勉勵之言。在那個年代裏,紀念冊成為華人學生學習期間或畢業前的一種不捨之情,大家希望在離別之時可以讓紀念冊留下永恆的懷念,所以當時許多學生都有一本紀念冊。還有於一年前最早支持我們計劃的葉雪梅女士也捐出她在福壽樂善學校就讀時的“1974年第三屆畢業班的紀念冊”。這本紀念冊從設計來看應該是由學校或班級統一編印,然後同學們互相在對方的紀念冊上面留言和貼上玉照。

筆者認為在現實中最讓人敬畏的友情應該是同學情。一群在一起經青春歲月、經歷過考試、經歷過蛻變、經歷過成長的人,由此結下了人間最深厚的友情,這友情是血與汗的結晶,如此的純潔,如此的叫人羡慕,能讓人重新拾起勇氣,能讓溫暖湧上心頭,能夠溫暖人的一生。可是在手機、相機發達的今天,紀念冊在校園內幾乎銷聲匿跡了,因此,街坊們捐贈的紀念冊可以讓我們留下一代華人學生純真美麗的情誼!◆
為豐富陳列室的內容,希望各界華人同胞積極捐贈物品支持“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成立計劃,讓更多的華人懷舊 物品得以保留和傳承。 讀者如有相關物品饋贈,請撥電0938638043張先生代為接受。

相关阅读